事业单位年度报告(2020年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383358704619W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负责劳动、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救济、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老龄工作等方面的事务性服务工作。 | |||
住 所 |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大道东段1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潘其树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 | 10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 从业人数 | 10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0年社保所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工作 一是目前城镇新增就业6095人,完成目标101.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439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13人,登记失业人员3199人,办理就业创业证1385个,办理国有企业人员单解补贴88人,办理国有企业人员双解补贴30人,参加技能培训3469人,其中贫困人口29人,回引劳动力完成1375人,完成目标任务114.5%。疫情期间开具健康证明27931人,组织农民工包车48人。 二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街道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0人, 其中安置全日制公益性岗位63人,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7人。其中按照岗位划分:含基层就业服务协管9人、民政协管1人、交通协管和文明劝导6人、公共环境绿化1人、公共环境卫生保洁40人、公用设施维护1人、道路维护1人、治安巡逻6人、社会保险协理5人。申请上级划拨公益性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共计 3969121.44元,其中岗位补贴2787048元,社会保险补1182073.44元。加强了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街道出台了公益性岗位管理意见,及时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组织人员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到位和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以创业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严格就业小额贷款政策,对每位办理创业小额贷款对象,社保所经办人员一次性告知创业小额贷款所需资料和办理流程,并给一张办理创业小额贷款须知清单,为了了解创业小额贷款对象基本情况及贷后情况跟踪,由村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实地审核贷款对象经营、资信等情况调查,给申请对象拍照存档并签字,给予村社区调查一户给予60元工作经费补助,责任落实到人,再由社保所长和财政所长审核,最后由街道分管社保领导审批上报,优化创业小额贷款办理流程,确保在两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工作,热诚为创业小额对象服务,今年共办理小额贷款182户,金额3440元,完成目标202.3%,加大就业小额贷款催收力度,还款率100%,带动就业人数549人,充分发挥就业小额贷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落实4050社保补贴工作。优化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方便4050人员申请4050补贴,社保所专门制定办理4050流程和办理4050社保补贴所需资料及时限清单,并在村社区宣传栏张贴,做到一次性告知。将4050补贴申请下放到村社区办理,设置了专门窗口,方便申请4050补贴人员,尽量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共“办理4050”社保补贴共186件,共计申请社保补贴金额84.1万元。 五是狠抓就业(创业)培训。根据社会用工单位需要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积极开展创业型、转岗型、技术型、家政服务型等各类培训。辖区参加技能培训3469人,其中贫困人口培训29人。 六是为促进低保人员中的失业人员就业,采取多种办法,促使有就业能力低保人员就业,就业后按照核减低保金60%-70%给予补贴,就业促低保补贴243人次,金额15.2万元,目前有12人享受“就业促低保”补贴,有力维护这部分群体合法权益。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召开专题会,2020年已组织参保人数81874人,新办社会保障卡2470张,补办社会保障卡2397张。受理特殊病种申请156人,异地就医备案25人。区医保局划拨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经费22. 34万元,按照考核文件,街道已下拨到村社区.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目前,街道共有8095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理新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2人,办理退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5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死亡待遇42人,办理补缴34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变更参保档次81人。 (五)、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一是街道共采集27802名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退休类别等基本信息,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在中山路街道养老待遇生存验证63438人,其中永川区内人员55748人,外区县人员7690人,为552异地退休人员进行验证,为938人卧床退休人员服务。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二是做好中央、市级、区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经多次与国有企业联系,共有33家企业办理移交手续,移交退休人员2300人,其中党员611人,做到平稳有序移交。 (六)社保扶贫工作 1、建好台账,实现贫困劳动力动态管理 一是建立建卡贫困人员就业需求台账。街道、村要充分发挥网格干部、结对帮扶干部作用,入户了解建卡贫困人员劳动力现状、培训需求、就业创业意愿,精准建立建卡贫困人员就业需求台账,确保每周动态更新数据。依托重庆市就业信息平台系统对有就业需求的建卡贫困人员进行登记,完善好基础信息录入。二是建立建卡贫困人员就业帮扶台账。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精准掌握建卡贫困人员就业、创业、培训需求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确保掌握需求后一个月内解决建卡贫困人员就业方面的问题,同时建立建卡贫困人员就业帮扶台账;对有就业需求的建卡贫困人员做好帮扶信息登记,并填写建卡人员就业帮扶明白卡;对已进行帮扶的建卡贫困人员,及时将相关信息对应录入管理系统,做到帮扶情况清,就业渠道明。。 2、实施就业扶贫政策,筑牢贫困劳动力就业保障 一是实施托底安置就业政策。采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宽过渡性安置渠道的方式,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时应遵循“按需开发、人适其岗、岗尽其能、人岗匹配”,规范管理,防止滥设公益性岗位,防止把超年龄、重度残疾人和外出务工等人员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开发了交通文明劝导、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建卡贫困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让贫困劳动者由“选择性”就业向 “托底化”就业转变,自2017年以来,安置就业 10人次,确保建卡贫困人员不因失业返贫。二是落实转移就业交通补助政策。以村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审定,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助,并将就业交通补贴送到家中,鼓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着力抓好3项政策的落实和落地,力促“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的实现三是落实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根据建立就业台账,了解贫困人员 就业情况,通过上门或电话宣传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利用微信让贫困人员将申报补贴资料传回来,帮助填写申报表并上报,帮助已就业贫困劳动力享受贫困人员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人,金额1000元。 3、倾力服务,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一是夯实就业基础、搭建就业平台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此,倾力做好三大服务,以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倾力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明确培训清单,针对建卡贫困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摸底调查工作,根据建卡贫困人员实际需求收集培训意愿,分类梳理。按照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开展培训,强化“有效供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开展技能培训,使有培训需求的建卡贫困人员都有机会接受各类培训,做到“应训尽训”。组织专人采取送培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建卡贫困人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共有接受技能培训29人次,其中按摩培训1人、厨师培训5人、护理培训1人、种养培训22人,特别是孙家口村闻世中,其眼睛残疾,因人施策,引导他学习康复按摩专业,实现就业。二是倾力搭建专项招聘平台。以“一人就业,一家脱贫”为主题,为方便贫困劳动力就近择业应聘,先后在县城、东南西北片区举办招聘会,让贫困劳动力与用工企业无缝对接,尽早地实现就业,提升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能力,尽快脱贫致富。自2017年以来,组织参加“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6余人次。三是倾力牵线搭桥转移就业。结合建档贫困户调查摸底,有贫困人口82人,有劳动能力50人,务农28人 ,有就业意愿22人,对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针对贫困劳动力需求,积极与辖区单位、了解就业信息,通过帮扶干部给每户送去招聘信息和就业扶贫政策手册,每期新就业信息及时通过微信推送到有就业需求人员手机上,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有就业意愿24人均已全部实现就业,以工代赈2人,财政兜底2人,边缘户3人实现就业,每户均有一人就业。 4、认真落实社保政策。通过大力宣传社保政策,进家入户为贫困户服务,办理城乡养老保险21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3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暂停3人,已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5人,经联系准备返乡就业,本人愿意参加社保。未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情况为在校学生15人,监狱服刑1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人数多,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陈旧,多数人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单一、结构性矛盾大,就业的压力大。最近招工企业比较多,参加应聘人员较少。 二是再就业小额贷款部份下岗失业人员无有效抵押物,除5万以内消费贷款外,其它5年内商业贷款的不能申请小额贷款,加之程序多、手续多,要求高,办理再就业小额贷款有困难。 三是目前就业再就业培训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培训,应加强中长培训,让培训者掌握一项技能,促进其就业。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信息沟通不及时。 三、工作打算 (一)把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整体,统筹安排,把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统筹城乡就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城镇就业、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城镇就业纳入统一的就业规划和管理、同步实施、综合考核。 (二)继续落实积极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农民进城经商和自主创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企业招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开展对城乡就业困难对象的培训援助、岗位援助、政策援助,建立就业困难家庭动态消除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城乡劳动力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村开展以中长期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四)加大宣传、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 (五)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法定节假日慰问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潘其树 报送日期:2021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