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6年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383745325002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6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永川区农机推广站 |
法定代表人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农机推广站(重庆市永川区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机械,促进农业发展。宣传农机政策法规;编制农机化发展规划;新机具示范推广;新技术培训指导;农机购置补贴监管;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等。 | |||
住 所 | 重庆市永川区官井路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唐科明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 | 42 | |||
网上名称 | 农机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 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都了解,以按照相关的要求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落实。今年重庆市下达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万元,加上2015年结转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3.08万元,2016年全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973.08万元。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24批次,受益农户1660户、补贴机具1953台(套)、补贴资金512.16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购机资金2007.44万元。其中:今年1-3月已完成上年度6个批次农机购置补贴审核与发放,涉及受益农户414户、补贴机具486台(套)、兑付补贴资金26.55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购机资金83.99万元;4-12月共完成2016年度18个批次农机购置补贴申报、审核与兑付,新增受益农户1246户、新增补贴机具1467台(套)、新增补贴资金485.61万元,带动农户新投入购机资金1923.45万元,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位居重庆市前列。 2、农机化项目实施顺利推进。今年以来,区农机推广站共实施了“三秋”机械化示范、农机合作能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重点环节机械化示范等项目共10个,涉及项目资金共510.5万元。其中:2015年及以前年度下达跨年度实施的农机化项目共3项,涉及资金48万元,已全面完成任务;2016年下达实施的农机化项目共7项,涉及资金462.5万元,截至目前特色优势产业重点环节机械化示范、“三秋”机械化示范、农机培训、农机贴息已完成任务,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有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3、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示范成功。2016年在金龙镇、朱沱镇、青峰镇、何埂镇、三教镇示范开展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主要采取水平条田化改造、地块缓坡化改造、地块自连互通改造三种模式,推进土地并整,小并大,短并长,乱变顺,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截至目前,现已完成了1300亩地块整理整治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6日迎来了农业部农业机司孔亮副司长率浙江等7个省份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考察永川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8月26日也迎来了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整理整治现场会在永川召开,该项工作得到同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4、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推广明显进步。今年进一步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在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等主要环节,切实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械化育插秧薄弱环节,引导全区26个服务主体调进机插秧盘36.5万张,完成机插秧作业面积3.71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5万亩机插秧作业任务,同比2015年增长1.48万亩,增66.4%;重点突出高效植保、谷物烘干等薄弱环节,在水稻后期病虫防治上引进无人机开展植保服务示范5000亩,引导26个服务主体新增烘干设备15台(套),加强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全程机械化的“晒粮”问题;高效组织好水稻收割等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服务,全区共投入收割机1040台(次),实现水稻机收面积达57万亩,水稻机收比例高达94.5%,仅机收就为广大农民节支1.5亿元;加强油菜、高粱等特色作物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以秋冬种机械化生产示范为平台,在大安、金龙、青峰、来苏、朱沱等镇(街)建立油菜机械化生产基地3500亩、高粱机械化示范基地1000亩。 5、全力做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今年重庆市下达我区农机深松作业任务33000亩,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生产实际,重点选择在蔬菜、油菜、果园、茶园等作物上实施,共涉及全区21个镇(街)、90个业主,主要采取浅耕作物及蔬菜联合深松模式,认真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33420亩,超额完成重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420亩。 6、加快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全区以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抓手,今年共培育26个农机服务主体的发展,同比2015年新增12个主体,在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中安排资金520.99万元用于服务主体农机装备的购置和农机化库棚建设补助。全区社会服务主体新增农机装备11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台、插秧机58台、收割机22台、烘干机15台、钵苗插秧机1台,新建农机化库棚9处,农机社会服务主体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7、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机人才。全年共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4期,共培训农机从业人员500余人次,分别是2月25日和3月25日在大安街道二朗坝村召开的全区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现场会,培训拖拉机手和插秧机手400余人次,11月7日和12月8日在区委党校开展水稻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培训班2期,共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00余人次;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期,分别于9月6日、9月13日、9月23日、9月28日举办的农机修理工、插秧机操作工、拖拉机驾驶员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鉴定合格人数235人,其中:高级13人、中级70人、初级152人,切实提高了农机人员技能水平,有效夯实了我区农机手队伍。 8、创新实施“互联网+”农机推广。开发建设了“微信版、APP、电脑版”的农机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率先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中试点应用,切实为农机作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促进了信息化和农机化的融合发展。 二、2016年工作主要成效 (一)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全年推广农业机械5000台(套),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4.5万台(套),全区农机化总动力达到32万千瓦,同比增长6.8%。农机装备持续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全区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92台(套),其中:拖拉机23台、收割机50台、乘坐式插秧机3台、谷物烘干机16台,全区大中型农业机械拥有量累计达163台(套)。特别是目前我区拥有2台150马力的拖拉机、3台988Q收割机,其动力水平是重庆最大动力的农机装备。 (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并不断壮大,现有26个规范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743台(套),耕、种、防、收、烘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3.81万亩,同比增加7.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引导和发展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成功创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三)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区累计投入各类耕整机、收割机等机械2.1万台(套、次),已完成耕种收作业面积184.5万亩,其中:机耕面积115万亩(次),机播面积9.5万亩(次),机收面积60万亩(次)。全区综合农机化率达到5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关键领域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购置补贴审核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一些镇(街)的审核监管人员因工作原因每年均在变更,且只有1名兼职审核监管人员,力量非常薄弱,很难保证逐台逐户开展审核;区级农机监管力量有限,现实有在职人员仅6人,人手严重不足,审核监管工作压力较大,在农机购置补贴审核及时性上存在困难。 (二)农机化项目投入少主体服务能力亟需改观。因客观原因每年国家在农机化项目投入相对较少且额度较低,特别是本级财政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入,随着农机合作社的不断组建,虽然进一步充实了农机服务主体数量,但是一些合作社还没有机库棚、烘干仓储等基础设施,装备投入力度小,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三)宜机化生产条件差影响了农机推广。我区地形属低山丘陵,地理条件复杂,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农机作业受限,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农机化技术的运用。 四、2017年农机化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村”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行动,努力提高全区农机化水平;强化补贴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实施农机化项目为载体,加强新型主体培育,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争取资金1500万元;新增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主体10个;推广农业机具5000台(套);实现耕种收作业面积195万亩,其中:机耕120万亩、机播12万亩、机收63万亩;全区农机化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力争全区农机化率达到58%;以推进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力争创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三)重点工作。 1、强化补贴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审核与监管工作,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实施;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助推器的作用,引导农机装备向大中型、高性能方向发展,努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2、推广适用农机技术,强力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针对全区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耕、种、防、收、烘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加大轻便、耐用的中小型直播机械与大中型、高性能的耕整机械和联合收割机械推广力度;突出高效植保、谷物烘干重点和难点,主攻农机化作业薄弱环节,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科学制定农机深松方案,规范操作程序,推广春、秋季深松作业模式,扎实开展农机深松作业。 3、加快新机具应用,努力推广好特色效益农业机具。依托圣水湖、黄瓜山、十里荷香、九龙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食用菌、茶叶、蔬菜、水产养殖、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等特色产业资源,大力推进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 4、加强新型主体培育,切实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围绕合作社能力提升等农机化项目建设,强化农机新型服务主体的培育,对运行机制好、服务规模大、示范带动强、服务项目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其争取项目资金,协调信贷资源,在建库棚、修晒场、购设备上给与扶持,积极提升装备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2017年02月09日至2022年02月09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邹全连 报送日期:2017年0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