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年度报告(2019年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383768897089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永川区救助站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救助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开展救助托管服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服务;主动劝导救助服务;救助困境未成年人;为托管老年人、孤残儿童和弃婴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 | |||
住 所 | 重庆市永川区望城路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 玲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永川区民政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9 | 429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9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救助情况 截止12月10日,我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07人次,其中:男性386人次,女性121人次,未成年45人次;站外救助25人次;护送受助人员安全返乡104人次;自行离站 265人次;接领离站 99人次;托养22人,其中临时托养并已离站17人,长期托养5人。为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权益,今年为34人次提供就医帮助,其中危重病人5人次。在定点就医单位重庆市十三人民医院就医27人次;集嫒儿童医院就医5人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医2人。 目前,托养安置长期滞留人员共计66人,其中:区精神卫生中心在院为 34人;青峰胡豆坪家庭托养所为 17 人;爱颐养老院1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恶劣天气主动救助到位 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在街面主动救助中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告诫、疏导的同时还对群众进行宣传,使广大市民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的弱视群体,加大流浪乞讨救助现场的宣传力度,提高了街头劝导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夏季送清凉”区救助站救助危重病人7人次,未成年人14人次,老年人29人次,出动车辆165台次,抽调工作人员42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发放物资6万余元。共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5人次,其中街头救助34人次,劝导进站避暑11人次。区救助站从2019年12月1日已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二)做好救助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截至目前我站共救助未成年人39名,其中男性20名,女性19名;永川区内23名,重庆市内10名,外省籍6名。托养孤儿和救助儿童14名,其中孤儿9名,弃婴2名,特困1名,临时监护缺失困境儿童2名。履行对临时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的保护性救助工作,今年以来一共临时照料困境儿童7人次。 (三)救助信息系统管理 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效提高工作规范及救助程序。截止今日所有救助人员的信息全部录入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便于查询和规范管理。每个月及时向民政局报送我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情况。 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不足:一是巡查协同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特殊救助对象中聋哑人、痴呆傻、精神病人因受语言交流等障碍无法提供准确信息查询。 (四)寻亲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区救助站通过多渠道寻亲成功69人,其中长期滞留托养人员15人。头条寻亲成功找到家属3人;通过微信寻亲成功查询40人;通过回访询问帮助11人成功返乡(长期滞留人员);通过公安人像比对和救助系统人像比对帮助14人查实身份信息;通过DNA血液比对查找1人。协助外站核实14名受助人员身份,并为其找到亲属;通过电话核证身份186名受助人员身份信息。 (五)贯彻实施两办两厅文件精神 今年我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两厅印发的《实施意见》,并已草拟好我区《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建立健全了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纳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平安建设)考评指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彭晓蓉 报送日期:2020年0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