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5年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38345064011X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5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永川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提供就业和人才服务保障。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人才工作服务,提供失业保险服务,服务劳务经济发展等。 | |||
住 所 |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西路3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云伍 | |||
开办资金 | 141(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9.55 | 344.83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永川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 从业人数 | 2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变更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3647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000人的191.9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79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100人的130.59%;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5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0人的138.6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有效控制在目标任务2.8%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849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个的169.8%;职业培训858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500人的156%;新增创业10657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600户的111%;人力资源台帐调查登记68227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85822人的99.48%。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举措,就业创业工作呈现新亮点。一是成功打造众创空间。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服务外包园互联网青创营为引领,以机器人众创空间、科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支点,“种苗云港”、吉之汇等星创天地为补充,汇聚创新创业动力,为全区创业者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平台、创业交流平台、创业融资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今年,全区已建成示范性众创空间3个,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7个,入驻企业3300多户,带动就业1.6万人。其中:引入比茨集团,在服务外包园区建设的1万平方米“互联网青创营”已投入使用,首批入驻企业20余家,并建立了2000万元风险投资基金,对入驻企业进行风投支持;在凤凰湖工业园区建成4500平方米的机器人众创空间,已入驻企业8家;“种苗云港”、“吉之汇农贸”正抓紧建设。二是全市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我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按照“操作模式便捷,数据统计精准,信息化程度高,覆盖范围广”的理念,与重庆网络公司共同研发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新系统由身份证实名制扫描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信用等级评价系统组成。呈现出“招聘流程更规范、后台监督更科学、统计数据更精准”三大优势。今年4月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系统运行以来,用人单位538家,发布用工岗位7280个,成功对接总人数5376人,对接成功率55%。三是成功举办首届“大众创业节”。 今年6月,成功举办以高规格的创业论坛、高参与度的创业大赛、高质量的创业成果展洽会为支撑的永川区首届“大众创业节”。创业论坛邀请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超级演说家第三季》全国亚军、阿里巴巴全球十佳网商崔万志作演讲嘉宾,江小白酒业董事长陶石泉作对话嘉宾,现场为创业者分析创业形势、传授创业理念、分享创业经历。创业大赛吸引120个项目参加,选送19个优秀项目参加了重庆第四届泛海杯创业大赛。人民网、华龙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10余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创业节”进行了深度报道,重庆日报以“永川:搭建大舞台 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创富”为题进行了专版报道,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营造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四是创新“创业培训+电子商务”新模式。率先在创业培训中植入了电商创业课程,在SYB课程框架体系下,引入了淘宝大学系列创业课程和师资资源,形成了“创业培训+电子商务”模式,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为传统行业注入了互联网思维,迎合了参训学员的需求,深受社会欢迎。注重将技能培训融入创业培训之中,以专家讲座、市场调研等形式帮助学员掌握相关行业知识,尤其是将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纳入授课范围,向学员传授开办和运营网店所需的知识技能;同时,从市场实际和学员需求出发,把网店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技能“双提升”。共培育触网企业2150家,团购网3个、网购商城3个、中小企业电商服务平台3个、电商专业公司近10家。 (二)突出重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将高校毕业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重点落实好带薪实习、就业见习、定制服务、专场招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政策,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今年,为重庆文理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65个;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24家,组织26名高校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发放见习补贴15.6万元;为1910名高校毕业生实施定制服务,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800余份,开展“电子企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20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2653个,成功对接1852人;托底安置289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工作。二是全面开展人力资源台帐建设。按照市人社局《关于开展重庆市人力资源基础台帐建设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5〕90号)和市人社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人力资源基础台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人社办〔2015〕116号)要求,采用广泛宣传、分级培训、深入基层、强化督查的措施全面开展入户登记人力资源信息工作,并同步将人力信息录入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累计登记68227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85822人的99.48%。三是着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就业人员就业。全面落实兑现“4050”社保补贴,鼓励城镇登记大龄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将镇街开发公益性岗位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年初及时下达目标任务,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社区),大力开发保安、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重点召集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20余家区级部门召开工和会,布置今年开发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事宜。今年,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849个,集中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12名;其中,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高校毕业生累计289名。 (三)强化服务,创业带就业有成效。一是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市场准入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创业。推进注册和经营便利化,允许利用家庭住所、闲置库房、工业厂房等作为创业场所。引导初创企业利用众创业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截至目前,新增创业10657户。二是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简化创业贷款程序、细化措施、健全贷款发放考核办法。将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的最高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实行创业扶持“创业担保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将实际贷款额度提高到30万元,满足广大创业人员的资金需求,扶持其优质创业。今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06.6万元,支持577户成功创业,其中:农民工贷款2315万元、支持256名农民工创业;高校毕业生贷款599.6万元,支持6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三是开展“泛海扬帆”活动。通过开展“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发挥政府和社会各自资源优势,探索出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企业资助创业、专家指导创业“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工作新模式,通过开业指导、创业沙龙、专家咨询、网上互动、创业资助、融资服务等方式对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帮扶和指导,促使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和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今年,共组织40余名创业大学生报名参加重庆第四期泛海扬帆创业行动,在全市评出的105个资助项目中,我区就占据7个,共获得资助18万元。 (四)重视民生,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一是技能培训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根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的通知》(渝人社发〔2014〕222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6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人社发〔2015〕112号)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职业培训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渝人社发〔2015〕117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形成了本区《职业培训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培训提前报备和培训补贴直接补贴参培人员,全面开展政策性培训。全年,共培训8580人,其中,SYB创业培训1632人,就业适应性培训3415人,家庭服务业专项培训100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63.2%、113.8和125%。二是失业人员待遇得到保障。今年,新增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1120人,同比增加88.87%,累计为9761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873.1万元;为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代缴医疗保险费325.44万元;组织开展失业人员培训班18期共702人,落实失业人员培训补贴37.59万元;发放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323.68万元和低保家庭就业补助219.97万元。三是失业保险政策落实到位。从今年3月开始,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从1.5%降到1%,全年为各类企业减少保险费支出达1290万元;稳岗补贴覆盖153家企业,落实补贴资金约1307.91万元,惠及职工约3.04万人。四是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落实就业政策,通过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孵化基地企业补贴等鼓励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全年,就业专项资金为城乡劳动者落实各项补贴资金2423.27万元 ,其中:帮助2181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实社保补贴822.66万元;扶持591人创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38.13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677人就业,落实岗位补贴140.43万元;为461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补贴304.54万元;为6749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落实补贴108.28万元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获奖情况: 2015年度优质服务窗口 诉讼投诉情况: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李晓彤 报送日期:2016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