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365bet足球网_bt365博彩网 无障碍 部门街镇> 网站支持IPv6 登录 | 注册
        区红炉镇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365bet足球网_bt365博彩11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履职依据 >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500383009338243D/2022-00065 发文字号: 红炉府发〔2022〕35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红炉镇 成文日期: 2022-03-31 发布日期: 2022-04-06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365bet足球网_bt365博彩关于印发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法制 有效性: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365bet足球网_bt365博彩

        关于印发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红炉府发〔202235

        机关各部门、各村(居)民委员会、有关单位:

        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红炉镇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365bet足球网_bt365博彩

        2022年3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红炉镇2022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重庆市自然灾害处置办法》、《水库管理通则》的有关规定,编制本预案。

        一、我镇基本情况

        (一)水系分布

        观音堂水库、鲤鱼石水库、岩洞湾水库系涪江水系小安溪河支流的三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养殖防洪于一体的小(一)(二)型水库,小安溪河穿境而过,小安溪河是红炉镇境内最大的河流,在红炉镇境内流长约18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7立方米每秒。其流向从地形上呈显从西北向东北流的态势。

        (二)气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

        本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着。夏季日照多,冬季日照少,且早春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寒潮活动频繁。洪水由暴雨形成,陡涨陡落。多年平均降雨量1027mm,最多年降雨量1250mm,最少年降雨量在750mm。本地1小时、6小时、24小时不同频率暴雨增降幅度特征值偏差大。

        (三)地形地质

        红炉镇地质灾害以小型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危石(崩塌)为主,未出现过中型以上的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危岩(崩塌)的地质灾害,未出现泥石流地面塌陷,但也有潜在的危险。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年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大风暴雨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抗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的现代化水平。

        (二)防汛抗旱工作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公众参与、专群结合的原则。

        (三)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居民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四)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镇、村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五)坚持严格纪律、统一调度、服从大局、精诚团结的防汛抗旱的原则。

        (六)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镇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七)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镇防汛抗旱及汛前水旱灾害、山洪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中心设在镇党政办,由镇长李天强任指挥长,镇党委副书记蒋琼任副组长,党政办主任李洵飒、农服中心主任张波、应急办主任于万能、财政办负责人杨秀云、红炉派出所所长陈仲学、各村(社区)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服务中主任张波为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具体工作。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应急办、财政办、红炉派出所、各村(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内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为负责人的防汛抗旱及汛前水旱灾害、山洪灾害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各村均至少确定1名监测人员、1名报警人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防汛办备案。

        (二)分工与职责

        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本镇防汛抗旱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防汛抗旱工作。

        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我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负责本辖区内防汛抗旱的实施和指挥调度工作,明确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2、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

        3、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各类监测站的雨情、水情、旱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洪泛区水位,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沟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国土所汛前、旱后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本辖区内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农业、林业、粮食、民政、水电、电信、物质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

        保障组:负责了解、收集汛情、旱情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员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预警发布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五、通信及预警

        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突出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各级指挥部门。监测系统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一)通信

        镇防汛抗旱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组成。多种通信方式各自相对独立并互为补充,确保预警和指挥调度信息及时通知到各级部门和危险区群众。

        (二)预警

        一是洪涝灾情信息

        1.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降雨量达到相应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2. 当水位达到相应等级值,且仍在上涨,应发布预警信息。若可能对下游造成防汛抗旱,应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 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库及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二是旱情信息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村镇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按照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

        (三)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

        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照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水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

        一是预警、警报方式:

        预警方式:1.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预警;2.口头通知。

        警报方式:1.语音广播;2.手摇报警器;3.铜锣报警;4.口头通知。

        二是预警发布及响应:

        1、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发布的三级(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1)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三级(黄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防汛抗旱防范准备。

        (2) 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防汛抗旱,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2)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3) 有关村在接到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一级(红色)预警时,或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一级(红色)预警, 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村防汛抗旱工作组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2)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六、转移安置

        (一)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二)转移安置路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根据拟定的转移安置路线绘制转移安置图,并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三)转移安置方式

        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搭篷地点应选择在安全区内。

        (四)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七、抢险救灾

        成立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抢险救灾方案。由80人组成抢险组,镇准备了麻袋200条,救生衣18套,雨鞋10双,手电筒62只,无线话筒3个,对讲机9个,警报器8个,发电机1台,抽水泵1台,消毒喷雾器8个,钢钎20根,十字镐8个,砍刀79把,锄头11把,压力钳5把,手锯10把,弯刀60把,水管15个,水袋4根,铜锣6个,铁锹100把,铁锤20个,薄膜100公斤,木桩2000根,河沙10吨,存放在镇统一物资保管室和相关村便民服务中心内。确定镇环保车为抢险车,镇卫生院明确了专门救护人员。各村(居)也配备了抢险物资准备。

        八、保障措施

        (一)汛前检查

        汛前,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二)宣传教育及演练

        1、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汛抗旱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

        2、在交通要道口及隐患处设立警示牌。

        3、组织对各村责任人、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防汛抗旱基本技能。

        4、各村要组织群众进行演练,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

        九、相关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各部门要做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负责人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防汛抗旱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3、水、雨情报告要及时,有险要速报,会商要及时,指挥要果断;

        4、暴雨天气,镇机关干部原则上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塘堰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库,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6、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镇指挥中心电话:61163000确保通讯畅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